公平在身边
“投资者保护·明规则、识风险”案例——警惕“涨停板”中的 陷阱
信息来源: 发表时间:2017-06-16
我国股票市场设有日内 10%的涨跌幅限制,投资者通常将涨停解读为市场对该股的乐观预期。不法分子利用投资者“追涨”的心理,人为制造“涨停板”,吸引投资者跟风买入推高股价,一旦操纵者获利出逃,股价就会失去支撑,甚至出现持续暴跌,使追高买入的中小投资者成为“接盘侠”。
我们以唐某某为例,来看看涨停板操纵者的手法。他在三个交易日内即完成操纵“X”的“建仓-拉抬-出货”全流程,非法获利 3634 万元。
2015 年 3 月 23 日,唐某某买入“X”214 万股,成交金额 4144 万元,成交均价 19.37 元,完成建仓。第二天,唐某某从上午 10:42 开始,以 18.91 元至涨停价 21.32 元的价格和 100 倍于同档位其他投资者申报总量,在短短 31分钟内将“X”股价拉至涨停,上涨幅度达 12.7%。中午收盘前“X”短暂打开涨停,唐某某又以涨停价和超过卖盘 55 倍的申买量,5 分钟内将股价再次推至涨停。下午开盘后,唐某某继续以涨停价申报买入 2796 万股,形成巨量堆单将股价封死在涨停板上。
图 1 3 月 24 日拉抬“X”股价至涨停并封涨停板
|